SONY A7S III 與 Panasonic Lumix S1H 錄影性能比較

於主力在動態攝影的攝影師來說,總是希望自己有一台既易於操控、易於攜帶且夠強大的機種,而該角色當然屬無反莫屬…

 

而說到這個角色,目前最常被拿來比較的大概就會是 Panasonic Lumix S1H 和 SONY A7S III。沒有看不起其他品牌的意思,只是以無反的一線產品來說,目前檯面上得其他對手都仍有問題需克服,如易過熱、編碼性能不足…等等,並非完全排除。

 

產品定位

而說到這兩台較具代表性的機子,兩機的共同點都是該品牌旗下「定位為影片拍攝的旗艦機種」,這點從雙原生ISO的設計就可看出(即使索尼未證實)。話雖如此,松下和索尼在各自推出這個角色時的考量不太一樣。

S1H屬專業電影等級的特性。雖然同為「單眼相機」,但其份量、搭載風扇的設計,明顯一開始就是瞄準在專業電影市場、Varicam的B機角色,如果你想出遊紀錄,不太可能會想帶它出門,這個份量擺明了就是工作機子,背出去玩可能還會被朋友笑很笨。然而S1H卻得到了不少好萊塢團隊以及Netflix的認證,成為了首台「被認可製作Netflix節目的單眼相機」。雖然該認證並不代表絕對完美,但在業界仍屬極具說服力的「背書」,其評估重點來自於該產品的素材品質、電影作業要求以及穩定度等各方面表現。

而A7S III的定位(或說策略)和前一代相同,除了想攻下基本專業的錄影市場,也想吃下對錄影品質有要求的一般消費者,確實在性能與體積的表現上再度讓人為之驚艷。不過似乎在產品印象上,索尼仍將專業攝影機與相機各自切開,對於基礎的電影專門工作者,仍力推FX6以上的規格,而A7S系列則持續鎖定婚禮攝影師或小型紀錄片、廣告製作的市場。

那不管產品的策略為何,究竟兩者實際上在錄影方面,有哪些主要的差異呢?

 

畫素與編碼格式

S1H搭載了6K的CMOS,對於後製上相對多出了不少彈性。但A7S III則是在4K領域發揮到滿格,可採用大多數人愛用的120fps,直接收服了婚禮攝影師的心,相較S1H要採用最高的6K時僅有24fps可使用,要達到120fps只能擁有1080p的畫質。

所以是畫素重要? 還是幀率重要? 這點值得好好思考一下自己最常對應到的用途。

機型 影片最高解析度 最高畫質可使用幀率 ISO範圍
S1H 5952×3968 24 640-51,200
a7S III 3840 x 2160 120 40-409,600

 

承上,一旦不考慮高畫素,在幀率方面,以標準的4K/1080p拍攝而言,S1H則完全不會是A7S III的對手。此外在動態範圍表現上A7S III的規格也略勝一籌(不過這部份是官方提供的數據,先參考就是)。

機型 4K最高幀率 動態範圍 1080p最高幀率
S1H 60 fps 14 stops 180 fps
a7S III 119.88 fps 15+ stops 240 fps

 

再來是檔案格式的部份,若要錄製ProRes RAW一樣都得靠外錄設備。

機型 格式/編碼器 H.265最高壓縮率 內錄色彩取樣
S1H ProRes RAW | H.264/H.265 200Mbps 10:bit 4:2:2

10-bit 4:2:0 (6K)

a7S III ProRes RAW | H.264/H.265 280Mbps 10-bit 4:2:2/8-bit 4:2:0

 

內錄的編碼器基本上都已經搭載了H.265的編碼器。但如果就HEVC/H.265的格式而言,S1H的碼率則小輸A7S III,而且同樣在使用4:2:2 10-bit時,S1H僅能使用H.264的編碼器,且最高幀率只有4K/30p,而A7S III則可以使用H.265 4K 120p。

之前就提過:SONY把4K做到幾近滿分,可能會比其他跛腳的6K甚至8K還要有吸引力。

 

輔助工具

針對拍片的輔助工具很重要,特別是測光方面,而S1H則擁有較完整的曝光判讀工具。

此外,S1H還可以導入自定義的3D LUTs進行監看輔助,針對較進階的需求,這點比起A7S III的Gamma Assist更加實用。

機型 工具
S1H 波型圖(Waveform)、矢量圖(Vectorscope)、斑馬線(Zebras)、 長條圖(Histogram)、測光(Meter)、3D LUTs
a7S III 斑馬線(Zebras)、 長條圖(Histogram)、測光(Meter)

 

 

重量與人體工學

雖然看似S1H較為笨重,但並非完全是缺點。

一方面S1H其是以「攝影機」概念所設計的相機,體積稍大可提升機身的穩定度,相較之下,A7S III在搭配較重的鏡頭進行手持拍攝時,反而會因為機身太輕影響重心。但若說到要上穩定器,S1H則較需要考量到搭配鏡頭後的調校空間,以及穩定器的載重限制。

機型 人體工學 重量
S1H 內建風扇故體積稍大,其份量和體積較不易長時間手持。且聽得見風扇聲。 1052g
a7S III 無風扇,體積小,容易握持。鏡頭較重時可能重心會前傾。 650g

S1H風扇是否值得? 沒有在極嚴苛的高溫環境下長時間工作,其實也不好說,但對於機頂收音而言恐怕會成為固定的「底噪」。

雖然A7S III目前尚無如Canon R5/R6之類的過熱問題,但在散熱及穩定性方面,S1H的主動式散熱理應更為穩定。

 

儲存媒體

對於力求素材安全性的使用者來說,兩機都有雙儲存介面。

機型 媒體 每GB代價
S1H SDXC $10/GB
a7S III CFexpress Type A或UHS-II SD卡 $ 100/GB 、$10/GB

CFexpress卡較為昂貴。雖然A7S III可以給你很棒的幀率,卻也得多付一些代價,記憶卡就是代價。

想發揮A7S III 4K/120fps的同時,非CFexpress不可,否則使用SD記憶卡僅能錄製4K/60p。所以如果你選擇了A7S III的原因是為了4K 120p,就不需要糾結該不該買CFexpress,褲擋捏著買下去就對了。

 

自動對焦性能

雖說同為黑科技廠商,松下在自動對焦方面一直都不是索尼的對手,不過是說S1H所對應的用途,需要自動對焦的時機應該也不會太多,尤其對電影鏡頭族群來說,AF真的並不是那麼重要。

當然,如果你的拍攝需大量仰賴機器的自動跟焦,那最好別奢望S1H幫你多少。

機型 對焦類型 對焦適用曝光
S1H 對比式對焦 225點 -6 to +20 EV
a7S III 相位對焦 759點
對比式對焦 425點
-6 to +20 EV

 

工作溫度

沒風扇的A7S III,其耐熱承受度,好像也沒有比S1H差,這使得S1H的風扇顯得有些尷尬。

倒是S1H的最低工作溫度比較能夠在雪地裡打滾,A7S III若要前進極地恐怕得多注重一下保暖措施。

機型 最低工作溫度 最高工作溫度
S1H -10℃ 40℃
a7S III 0℃ 40℃

 

總結

其實A7S III在不少地方一點也不比對方差,但就我個人的感受是:A7S III屬消費級產品中的頂級錄影設備,而S1H則是專業級中的基本錄影設備。

對於長時間的電影紀錄工作來說,S1H恐怕還是會獲得多一點的信任,甚至可以當作攝影機來操它,只是看來無法為訴求輕便性的族群接受,甚至我還認為S1H不多裝個提籠肩架,似乎就不太完整。在較大的電影拍攝場合,我想未來看到S1H的機率會比A7S III高許多。

而龐大的婚攝婚錄族群,或是一般個人攝影、追求畫質的YouTuber,應該就直接以A7S III為首要考量,畢竟一個人出去拍攝,要焦有焦、要慢動作有慢動作、要面子有面子,炫耀完機子還可以炫耀一下記憶卡花了多少錢……

 

延伸閱讀: A7S III ,SONY沒告訴你的那些事

edelkrone SliderONE Light 手動滑軌

 

分享這篇文章
Jackson Lin
Jackson Lin
文章: 456

2 則留言

shawn 發表迴響取消回覆

0
    0
    您的購物車
      計算運費
      套用折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