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K太銳利!? 如何讓高畫素影片看起來更柔和?

像的像素高,代表細節可以更細,這當然是好事,但若碰上太過銳利的成像,整體反而會讓人不舒服。

 

尤其是相機拍攝的4K素材,當你在後製需要進一步的裁切時很好用,除此之外其高銳利度時卻也讓人很頭痛,這也之所以會有濾鏡廠商生產所謂的”柔焦”、”散射”的濾鏡。

相較於畫素夠不夠高,「太銳利」確實是較少人會討論的問題,今天就來瞭解如何在前期與後期作業中得到較柔和的高畫質影像。

 

一、相機內設定

從當年的5D Mark II開始流行的DSLR錄影,起先並沒有專為微電影設計的影像調控檔可用,所以較舊的機型都得直接進到相機的自訂影像調控檔中去將Sharpness的Strength參數降低。

 

直到單眼錄影逐漸盛行後,大廠們便紛紛開始在相機內建電影類的影像調控檔,如Movie、Cine…甚至是Log之類的調控檔,除了在色彩上的處理和標準風格不同,在色塊邊緣的銳利度上其實也會有較平滑的處理。對於不少電影工作者來說,使用這些風格拍攝4K影像時,還會額外再降低些微的畫面銳利度,以求更平滑(flat)的影像。

以下這張圖,看得出來哪個是降低銳利度的嗎? (GH5的vlog畫面)

 

放大之後,可以更明顯的看出差異。輕微的降低銳利度但不失細節,就是我們要的。

 

 

二、散射濾鏡

倘若你的設備沒有降低銳利度的選項(少數機型),可以購買散射(diffusion filter)的濾鏡來達到相同的效果。

效果差異(建議使用4K螢幕觀看):

 

要知道的是,這類散射鏡片的強度各有不同,對於光暈的反應也不盡相同,品質也不同,建議先測試熟悉一下,以免造成無法挽回的結果。

 

三、使用後期處理(DaVinci Resolve 15)

也許拍攝時,對於後期時仍未有明確的方向,這種情況下,當然還是使用預設的狀態作拍攝,後期需要降低銳利度時再另外處理。

大部份人也覺得這並不是什麼太難的事,用糢糊(blur)的功能不就好了嗎? 其實降低銳利度和一般的糢糊處理仍是不太一樣的,而達芬奇提供了專業的柔化工具,可以很有效的降低4K的超高銳利度,那就是OpenFX中的”Soften and Shapren”,可以針對柔化和銳利度做進階的調整。

 

該功能是針對原本畫面中不同糢糊程度的區域做銳利度調整:Small Texture(細)、Medium Texture(中)、Large Texture(大),讓你可以針對不同區域做糢糊或銳化處理。直接針對Large Texture,可以降低整體的銳利度,你會發現物件邊緣變得較不那麼銳利,且不會流失4K時的細節。

 

魔鬼氈可看出明顯差別。左為降低Small Texture,細部資訊喪失。右為Large Texture降低,整體銳利度降低但不失細節。

 

每一台相機拍攝的4K都有不盡相同的銳利度,像GH5的4K,最適的設定約為Small Texture -0.200、Medium Texture -0.250,可以消除4K素材銳利的不適感,同時保留4K畫面下該有的細節。

 

四、網路壓縮

其實這應該不算是”方法”,只是讓你知道,不論你的影片太過銳利、或已降低過銳利度,若是最終只是在網路平台播放,成品勢必經過壓縮及轉換,銳利度上都會有一定程度的減損,這是你必須要考慮到的。

上傳至網路後,細部小黑點消失

 

五、採用微電影等級設備

細膩卻溫和、扁平的畫面,是追求接近電影感的影像時的目標之一,高階的攝影機加上電影鏡頭,在帶來細膩畫面的同時,也能將畫面的細節銳利度處理得恰恰好。換句話說,想要拍攝精細又柔和的影像,得拿錢來換的意思。

 

edelkrone SliderONE Light 手動滑軌

 

參考來源:PremiumBeat

分享這篇文章
Jackson Lin
Jackson Lin
文章: 456

發表迴響

0
    0
    您的購物車
      計算運費
      套用折扣